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erson综合征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特征及疗效分析
作者:王玲,朱晓…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点击数1370  更新时间:2005/6/13 14:08:03  文章录入:wangring  责任编辑:毛进
摘要: 目的:探讨Terson综合征的病人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病变发展与手术时机选择和疗效关系。 方法:对16例(29只眼)Terson综合征的病人进行B超检查, 患者术前视力光感~0.02,病程2~9个月,平均4.1个月。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确定玻璃体视网膜情况, 12眼采用眼内气体充填,1眼采用硅油充填。 结果:术中发现玻璃体出血大都集中在后极部;同时存在视网膜前出血10眼,且两眼基本对称,出血在黄斑区9眼,积血池可扩大到上下血管弓,并形成牵引的堤坝,有4眼有多灶性出血。首次术后29眼视力显著提高,术后随访25眼,从5~33个月,平均17.6个月。 3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加压视网膜复位术,视网膜复位。 术后视力均提高:无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16眼视力提高到0.4~1.0,平均了0.67;有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9眼视力提高到0.1~0.5,平均0.36。前者较后者术后视力显著提高(P<0.05)。 结论:Terson综合征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安全有效, 伴有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患者视力的恢复较差,说明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对黄斑的视功能有损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