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调节力低下与儿童混合性散光球性近视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侯立杰 陈…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点击数3086  更新时间:2005/6/21 22:57:38  文章录入:eyeking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观察并评价调节力低下与儿童混合性散光球性近视化关系, 探讨调节力低下在儿童混合性散光球性近视化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门诊62例124眼屈光状态为顺规性混合性散光儿童,分别用负镜片法测定调节幅度、分光镜动态检影法测量调节滞后值、1%环戊通滴眼液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其中男性36人,女性26人,平均年龄为22.91±1.51岁(5~11岁),均为中轻度弱视,每3个月复诊一次,平均随时间9±1.5个月。第一次验光结果与最后一次验光结果球性差值小于0.5D为一组(A组)共34人68眼,大于0.5D为一组(B组)共28人56眼。将两组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值分别采用组间样本t检验方法统计分析。结果:研究中A组的调节滞后值为0.15±0.24D,B组调节滞后值为0.20±0.36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A组的柱镜度数为2.89±0.62,B组的柱镜度数为3.19±0.4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而A组的调节幅度为8.52D±2.64,B组的调节幅度为4.29±0.17,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小于0.01)结论:儿童调节力低下在混合性散光中球性度数负值化(即近视发展)中起了较大作用,对调节力低下的混合性散光儿童配镜处方时要给予近附加补偿来缓解近视加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